2)第七九二章 工业革命(九)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口棉布之类内部销售,再赚一笔呢?

  加之刘钰搞对外贸易,尤其是对周边国家的对外贸易,素来猥琐,从来都是主动帮对面建立海关、允许对面征收一定的关税的。

  对日本如此,对朝鲜也是如此。

  主动让对面征收关税,只是税率不高,恰好能把其本土产业压死,还又能让对面的朝廷保持一定的财政收入,从而对内镇压,顺带增加他们对关税的依赖。

  日本是幕府拿着关税,美滋滋,帮着大顺压制各路诸侯,做大顺的守土官长。

  朝鲜则因为情况特殊,还谷制和黄宗羲定律下的税制,都使得朝廷王朝手里的稻米是最多的。

  以及伴随着朝鲜内部的变革,允许边远地方用土贡代替稻米。

  这就使得朝鲜王朝,在经济意义上,蜕变为大顺资本集团控制的朝鲜贸易公司。

  朝廷收税、放贷、收谷、收土贡;然后朝鲜的朝廷,再把这些米、人参、鹿茸等,卖给大顺,换取大顺的棉布丝绸瓷器铁器书籍;再把大顺的这些棉布铁器手工业品,在内部换更多的米。

  朝鲜朝廷也不是没考虑过抗争,比如下达过禁奢令,希望扭转风气,从而禁止大顺的棉布、绸缎在朝鲜的流通。

  刘钰做的反击也非常简单。

  搜集了许多前朝隆庆年间被禁毁的《皇明通纪》,补贴刊行,往朝鲜运。

  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合法性问题了。

  按照明朝开国之初和《皇明通纪》的说法,李成桂是权奸李仁任之子,其父子二人连弑四君,妥妥的得国不正。

  本身朝鲜王继位就有点问题,他哥喝了口他的人参汤,嘎一下就死了,兄终弟及。

  本来就扣个“弑君”的帽子。

  追到祖上,说李成桂就是李仁任的儿子,父子二人弑君成瘾,朝鲜王室自然是扛不住了。怎么,这次你哥死,这属于是家族特色呗?

  这李昑因为他的亲妈出身低,连士大夫读《史记》的时候,一句“尔母、婢也”都能暴跳如雷,搞文字狱,况于这事儿。

  最终,大顺这边严禁一些“藩属惊诧”的史书出口,海关严查。

  礼政府表示这史书写的不对,前朝隆庆年间就被禁了,李仁任其实不是李成桂的爹,我们修的《明史》不采取这个说法。

  条件嘛,是朝鲜那边,放开禁奢令,大顺的出口品在海关纳税之后,不再缴纳其余的厘税官银在内部通行无阻。

  同文化圈还是有同文化圈的好处,能准确摸到文化圈内的着手点。

  西方势力要搞的话,就很难摸到这个点,最起码短时间内不会找到这个点。

  这主意当然不是刘钰这种非大顺人想出来的,自有其身边真正的大顺人给出主意。

  结果就是朝鲜搞了一波文字狱。

  朝鲜的士大夫阶层本来就内斗的厉害,党争严重,借机搞了一波政敌,百十来个脑袋落地之后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