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四三章 多歧路,今安在(二)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后汉唐没有道统。

  当战国的诸子游侠们消亡、当五德轮替的天人破灭、当武人乱政的混乱消散、当宋始终不能一统混成割据的天下观被蒙古人踏破、当从韩愈开始的对佛教的反击战在南宋终于完成……

  走到明亡顺兴这一步,大顺选择了陈同甫的“道行于事物之间、物充盈于宇宙之内”的道统说,是某种必然。

  明末任何一家造反的得了天下,多半都会选这一套道统说。而不是造反出身的东虏南下,则多半会选朱子学。

  因为【彼其初心,未有异于汤武……虽或急于天位,然始终不失其救民之初心,则大功大德已暴著于天下矣】!

  在朱子学已然盛行的时代,起义者的合法性,只能选择这一套东西。

  因为其的确是造反,的确是夺了天位,但只要有救民利民之功,那么就没问题。

  三代与汉唐,一脉相承,无非是“做得尽”、“做不尽”的区别。

  走到这一步,选择了这一套“道统”说,也就意味着大顺必须要有“绩效考核”,证明自己在做、要用功体现。

  但经济基础摆在这,如果没有刘钰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把大顺拉入到了新世界中。

  那么,当大顺解决了西北边患、雪山西域问题之后,就会尝试复奉祀侯为衍圣公,会放弃这种需要绩效考核的道统说。

  但现在,大顺已经不可挽回地被刘钰拉入了新世界。

  现在“灭火”的代价,已经太大。皇帝老了,折腾不动了;新君继位,又需要多少年才够掌控权力来灭火?

  大顺只能延续着他当初为了自身合法性而选择的【道统】,滑入一种诡异无比的绩效考核模式中。

  当初刘钰鼓吹的“南洋就是新时代的西域”,是这种道统选择的延续。

  大顺皇帝顶着压力,坚持在西域驻军移民,也是这种道统选择的延续。

  南洋是新时代的西域,这是说给自己听的。

  旧时代的西域,那是做给别人看的。

  汉唐明,他们的试卷已经打完,评分也已经结束。

  于是,他们去过的地方,我要去;他们没去过的地方,我还要去。

  唯有如此,才能在这种类似于绩效考核的道统说中,证明自己得分。

  于是,七个绕不过去的郡,只要大顺官方的这套道统说依旧采用,那么就始终虎视眈眈。

  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

  不是因为这七郡如南洋有香料,也不是因为这七郡如东北有威胁。

  只是因为这七个郡在前人的试卷里。

  尤其是大顺很多人逐渐意识到,海军对这七郡的狭长地形,是致命的优势之后,其实很多人都已经蠢蠢欲动了。

  皇帝留给儿子的最大遗产,恰恰就是这七郡。

  七郡在老皇帝手里,不是给儿子的遗产,而是给儿子的负担。

  七郡不在老皇帝手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