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五零章 多歧路,今安在(九)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里来找弟弟的赵立本,已经算作是半个朋友了。

  当初权哲身在海里求救的时候,赶巧去拉屎的赵立本,帮着水手一起把他拽上来的,也算是半个救命恩人了。

  权哲身看着远处的高浪埠,询问船长道:“咱们何时才能进港?”

  船长皱了皱眉道:“今天的情况有些特殊,估计要等一阵。锡兰都督好像是在约见法国都督,阵仗挺大的,一时半时怕是不能进港。等一阵吧。估计港口那正在列阵迎接。”

  “估计一会儿还得放炮、鸣枪,咱们等一等吧。”

  船长说的没错。

  高浪埠今日确实有些特殊情况,也确实是军队方面出面列阵迎接。

  但,迎接的不是法国的印度总督,只能说是法国的前印度总督。

  就在几天前,已经不是了。

  至于原因,如果用大顺这边的人比较容易理解的典故,就是个很容易理解的事。

  最简化:

  就是英人密与法户政府尚书曰:必召回杜普莱克斯,方可和。

  户政府尚书遂屡进言,罢杜普莱克斯。

  于是法王降金牌,以查尔斯·戈登,往印度,宣召,收权,命杜普莱克斯速回巴黎。

  当然也没这简单。

  法国户政府尚书、海军部总秘书长、符宝郎,马超尔特·德阿尔诺威利,因为要搞士绅一体纳粮,被贵族攻讦。

  宫廷中地位不稳,急需在法王面前巩固自己的地位,为此不得不在外交上展示出成果。

  马超尔特以为自己找到了巩固地位的办法,认为自己为法国争取了二十年的和平,为自己的财政改革留出时间。

  遂屡进言,罢杜普莱克斯。

  大体上,就这么个事。

  但情况也要具体分析。

  马超尔特只是单纯的蠢。

  不是那种坏。

  蠢和坏,还是要分清楚的。

  这也算是英法七年战争爆发的一个原因。

  如果抠掉普鲁士,而用英法的视角来看历史上的七年战争,华盛顿砍人和杜普莱克斯被调离,才算是英法视角的七年战争的开端。

  英国不想在杜普莱克斯在印度的时候,和法国进行全面的殖民地争夺战争。

  几乎就是杜普莱克斯刚回巴黎……历史上,杜普莱克斯10月26号离开印度,次年3月份抵达巴黎,屁股还坐热乎。

  谷票/span英国海军的“老顽童”爱德华·博斯克恩,5月份就带着军舰去了北美,干爆了法国两条船。

  波及北美、非洲、印度的英法全面殖民地战争,早于普鲁士闪击苏台德地区。

  英国东印度公司,是公司,英王乱命可以不奉召。

  法国东印度公司,是都督府,法王一纸诏书,总督就得乖乖换人。

  此时,在高浪埠的都督府中,杜普莱克斯已经喝醉,对着大顺的锡兰都督杜锋,诉说着心里的不痛快。

  痛骂着马超尔特·德阿尔诺威利,是个“像猪一样愚蠢的内阁大臣”。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