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七章 钻石湾屠杀(二)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避开了对面被他隔开后偏离了方向的长矛。

  已经在身后的敌人落马,他收起了长矛,控着缰绳,准备绕圈子重新冲击,听到了不远处传来的枪声。

  他也顺势把长矛丢在地上,从侧面的捆扎袋那拔出了手枪。

  在拔出手枪的时候,他的心情挺不是滋味的。倒不是说因为杀人,他嘴上的金牙都是从死人嘴里拔的,杀人这种事对他而言已经毫无内心波澜了。

  只是握着手里的短枪,感叹着自己这批人的时代过去了。

  他们或许是大顺最后一批职业武士,或者叫良家子小地主职业兵了。

  除却那种重甲单手持枪冲阵的,实际上此时大部分的骑兵单手持枪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马术不合格,马上武艺这种东西,已经没几个人练了。

  他生在那种典型的“列侯”良家子家庭,大顺的列侯不是爵,类似于老战士、老五营。自小骑马,骑了十多年,可以随意地双手持枪、松开缰绳、只靠双腿和腰腹控制马匹。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大顺组建的一些骑兵营,没几个能双手持矛的,甚至很多可能都是流民或者农民里招募的。

  指望他们用双手持枪,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就像是最简单的回马枪斜下刺这个动作,他玩起来,靠着双手持枪,简直不要太简单。

  而朝廷训练的那一批正规的枪骑兵,压根不存在双手回马刺的能力。

  他们倒是也能回马刺,按照操典训练,要分为右侧刺、左侧刺,每种刺法都有标准的分解动作。

  第一步,标准腋下夹枪姿势。

  第二步,脚踩住马镫,大腿用力,身子略微战起。

  第三步,枪尖向下,身体继续站起。

  第四步,利用站起来的高度,将长矛的枪尖由下绕圈,手腕翻转。

  第五步,矛身依旧在腋下,脖子右拧,持矛手腕与左耳平齐。

  第六步,扎。

  第七步,收枪,待收枪完毕后,双腿卸力重新坐在马镫上,继续保持腋下持枪姿势……

  左侧刺,也是差不多七八个分解动作。

  那些可能之前压根没骑过马的骑兵,不需要双手松缰的能力,按照这种分解步骤一天一天地训练,一样也能达成回马刺的效果。

  问题的关键在于便宜,培养一个这样的骑兵,需要一匹战马、三年军饷伙食,就可以完成编队作战,而且效果非常好。

  他们未必适合这种小队对抗的侦查、袭扰、偷袭、放火等行动。

  但排队冲锋的时候,1000个碍于马术只能单手持矛的骑兵,和1000像是他这样的自小训练的武士地主,其战斗力基本持平。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或者说这不是大顺这边的特有问题,而是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的武士阶层落寞的问题。

  包括这些孟加拉骑兵,曾经莫卧儿时代的精锐专职马上武士,已经退出了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