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章 钻石湾屠杀(五)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级纵队——也就是一个营横队,配四个或者六个营纵队——其营横队正面所承受的火绳枪火力,也就相当于一个燧发枪连。

  一千人的火绳枪横队,和一千人的燧发枪横队,是不一样长的。

  而同样的三千人,以横队推进,和以营纵队推进的速度,也是完全不同的。

  这也算是大顺军改的一种特化思路:即凡是我能打到的地方,那么我的炮兵一定占据优势。不管是西北、川西、南洋,亦或者殖民地、日本、朝鲜、琉球、安南、缅甸……不存在我能维持海军投送的地方,我的大炮会比别人少这种情况。

  因为除了西北川南这些边疆区,但凡海军能投送,那么一定有制海权。有制海权却没有炮兵优势的周边可能的战争热点地区,并不存在。而西北川南这样海军无法控制的地方,大炮也肯定比对方堆得多,因为对方造不起大炮。

  故而在这种特化考虑下,其实有缺点的纵队战术,成为大顺在会战中最喜欢的进攻方式。

  简言之:炮兵优势、机动至上、阵型转换至上、重视最多旅团规模的战术配合。

  线列兵对射、大兵团侧击为最下考虑,因为这对大顺来说真的是屠龙术,压根用不上。

  战争不是斗兽棋,欧洲平原上会战大顺可能打不出这么花花;或者大顺的散兵和骑炮肯定顶不住冯·塞德利茨的骑兵冲锋;或者英国的110炮的风帆战舰单对单能把大顺的快速巡航舰打出屎来、而大顺一艘110炮的战舰都没有。

  这或许可能是事实,但即便是,也是毫无意义的事实。大顺在欧洲战场唯一可能参与的陆战,也就是直布罗陀攻城战;而大顺的巡航舰也压根不可能去打英国的战列舰,只会在加勒比海到处抓船。

  这就是大顺的军改思路和避开屠龙之技的战术体系特化。

  于是,前几天行军如同乌龟、优势兵力展开却依旧像是防守反击乌龟阵的大顺军队,一旦爆发出其真正的优势,第一波攻击就撕开了孟加拉步兵的阵线。

  前面的散兵在乱射之后,贴近到孟加拉步兵前面的营横队,在散兵的后面补了一轮齐射。

  随后,两翼呈纵队的营,直接发起了冲锋。

  就像是一口烧热的刀,插进了猪油里。

  孟加拉步兵的阵线,彻底被撕开。

  冲进纵深的营,并未选择追击,而是以一种让孟加拉人瞠目结舌的速度,迅速转向,转为面向左右两侧的横队,向着两侧席卷。

  在战线右侧,两个插入纵深的营已经展开,继续向右进攻。

  孟加拉人的正面,是那个进攻中就是横队的营。

  孟加拉步兵的东面,则是那个以行军纵队快速穿插机动到侧翼的婆罗洲募兵营。

  婆罗洲募兵营的行军速度很快,因为他们在南洋这几年,基本都是靠着快速行军和快速变阵在打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