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十六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一)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三个,以及一部分炮兵和一批炸药,运到好望角。

  在好望角可能过冬修整,得到塞内加尔那边的消息后,北上直布罗陀。

  那是大顺的商船能趁机插入地中海到处贸易的机会,必须要拿下,并且拿下之后就能锁定西班牙必然对英、葡开战了。

  至于好望角,那里也不缺补给。牛羊粮食,甚至柑橘柠檬,早在中荷南洋之战后,刘钰这边就已经开始准备,今年送几百、明年送五十的人口积少成多,补给肯定是不成问题。

  历史上,英国是在北美独立战争后,才意识到了海军运输补给后勤问题,才专门设置了海军后勤局。而大顺的海军世纪掌舵者,从一开始就是奔着数万里之外的战争准备的,不敢说一次性跨大洋运输上万人的规模,数千人规模的后勤,还是能搞明白的。

  这批船队来加尔各答送的人,是大顺那边征召的新学学生,来殖民地干活的。

  测绘、清查田亩、丈量土地、开辟种植园等等,也算是殖民地“官员”。

  这也体现了大顺的人力优势,和低廉的成本优势。

  作为科举势力之外的一批居然识字的人,他们在大顺内部是边缘人。

  而殖民地官员,和科举官员不是一个体系。一个是吏政府管,另一个不归吏政府管。

  而且当初说好了的,内是内、外是外,新学体系的人不占科举名额和官缺的。

  理论上,科举出身的、包括大顺的大几十万生员,若是愿意,也可以去殖民地为官吏的。

  但是,没人肯来。

  因为在大顺,只要中了举,那立刻就是一方乡绅,有房子有地有社会地位有文化圈子还有钱,傻子才肯来殖民地的。

  而新学出身的这群人,基本上家里都是穷人,上的是那种便宜的很的资助的学堂。识字之后,一个月给个二三两银子、再给点殖民地补助、再有个“外”体系内的上升渠道,大顺可以用非常低廉的人力成本,使用这批人。

  再怎么说,这批人能写会算、会几何解代数、有通识教育的世界观、认可万有引力物质守恒等此时的前沿学说、大约相当于后世小学六年级到初二左右的文凭。

  在这个年代,放眼全世界,这么高水平的识字阶层,按照欧洲那边的计价算是一星期四个半先令,就能乌央乌央地往高热高死亡率的殖民地跑,全世界独此一份儿。

  毕竟再过几年,像是在兰开夏,50岁不识字老奶奶的搓棉纱的女工,都有8先令的周薪。大顺这边直接拿着纺织厂女工一半的工资,就能招来一群此时算是高学历人才的非读书人。

  终究,真正的产业革命还未到来,大顺提供不了那么多既需要识字、又需要文化的体面工作。刘钰这些年投资义学,超额培养出一群不是读书人的识字人口,也算是比较尴尬——松苏的纺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