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五)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是让各部在好望角进行修整,多吃橘子多吃柠檬,吃新鲜蔬菜,吃新鲜的肉,享受一下好望角的秋天。

  战斗工兵们来的非常是时候,一共五天的假期,他们在好望角得到了充分的休息,也获得了足够的长期航海所急需的维生素补充。虽然这时候并没有维生素这个词,但是吃柠檬吃水果可以不得坏血病的道理,大顺这边还是知道的。

  四月秋季,正是好望角葡萄成熟的季节,这里连片的葡萄园,使得在这里修整的工兵们,几乎是泡在葡萄酒里渡过的。

  价格很便宜,原因还是老一套,就是荷兰人习惯性的经济盲动主义。

  比如南洋的蔗糖危机。

  也比如南非的葡萄酒危机。

  荷兰人很容易搞这种经济盲动,从17世纪就开始吃亏,一直吃亏到19世纪,不长记性。

  这里大规模种植葡萄的原因,是因为当年法国的关税战争,使得荷兰对法国的葡萄酒征收重税以作对抗。

  而荷兰那点地方,肯定是不能自产葡萄酒的。

  所以,当时的荷兰东印度公司,选择了地中海气候的南非,推广种植葡萄。

  伴随着法国的《枫丹白露敕令》的颁布,大量的法国新教徒一无所有、只有技术,跑到了这里,葡萄产业出现了大发展。

  但……历史上西班牙在七年战争中对葡萄牙开战的理由,就是葡萄牙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这里面涉及了一个简单的经济学问题。

  即葡萄牙对英国,放开纺织品关税。

  作为回报,也作为对法国的对抗,毕竟法国是葡萄酒大国,英国对葡萄牙放开了葡萄酒关税。

  于是,盲动的荷兰人,再一次闹出来了类似巴达维亚蔗糖危机一样的盲动经济路线。

  这几年日子更加不好过,因为大顺与荷兰一起走私,商人富了,种植园主和开普的农民哭了,英国也不要荷兰的葡萄酒了。

  但种葡萄的地方,都是山区,又不能种植别的农作物。只能这么凑合着过,使得葡萄酒价格极低。

  现在的开普,是大顺与荷兰的共管城市。新教徒和大顺的移民区,是分开的。

  大顺也没有抢夺荷兰殖民者的种植园,而是瓜分了别处的土地。

  大顺这边种菜、养牛、养羊、种粮食。

  荷兰人那边主要种葡萄。

  是以,这一次来到这里修整、准备最后一段航程的工兵们,日子过得相当好。

  本土特色的蔬菜、豆腐、包子、馒头、花卷,都可以吃到。

  荷兰那边的便宜的无法大规模出口到欧洲、只能往非洲卖一卖的廉价葡萄酒,可以当水喝、踩桶喝。

  水牛肉、鸵鸟蛋、橘子、柠檬,这些奇怪的东西,也可劲儿吃。

  而且基本上也不需要支付白银,在非洲,大顺靛草染色的“哀伤之布”,才是硬通货,并且是此时西非奴隶贸易重要的交易品。

  几天时间的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