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四一章 施加神圣性(下)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按部就班地讲了一下刘钰之前一直在欧洲嚎的那套关于自由贸易的理论。

  现在,走私在北美甚至苏格兰英格兰,都是被道德认可的“无受害者犯罪”。

  那么,距离更近一步,把低关税贸易赋予一种神圣性的解释,那就很简单了。

  也就是说,在道德层面,之前是“灰色的”,至少内心还是有些嘀咕的;而现在,是要把“灰色的”,涂抹上一层圣光,变成神圣的。

  这就是辩经的意义所在。

  经书不换,一些行为,自己心里也嘀咕,这么做对不对啊?

  换了经书,同样的行为,自己便可昂首挺胸,理直气壮,我做的是对的、妨碍我的人阻碍我的人是坏的。

  三十年战争和宗教改革,只是解决了天主教礼法的一部分桎梏,为发财光荣打下了基础。

  而新的贸易理论,则是为他们现在要做的这种事,找到合法性依据。

  否则的话,像是波士顿倾茶事件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因为经书这边没辩明白,一直到1834年之前,美国这边都是刻意淡化和避开倾茶事件的,甚至没有“波士顿倾茶”这个专有名词。因为这涉及到毁坏他人财产、私有财产是否神圣的一些东西。

  直到经书圆满之后,才开始大肆宣扬。与之差不多同时出现的,还有五月花神话。

  至于现在,从此时的朴素道德层面上说,大顺和英国正开战的。

  这类似于大明末年,明朝商人跑到辽东去给后金卖粮食。总归在朴素道德上,还是需要一点经书来解除心理障碍的。

  虽然说,这些人既然来了,来都来了,就没必要既当又立了。但若能立起来,总是好的。

  贸易大使切入的角度,是以儒家的民本思想为切入点的,顺带着批判了一下英国这边的贸易政策。

  他们学的那一套,都是冷冰冰的东西。而他们嘴里说的这一套,都是充满了人味儿的道理。

  虽然他们学的东西,批判点说英国的贸易政策,是把原始积累作为目的而非手段来批判的。目的自然是给他们灌输,原始积累之后要塑造工业资本家的概念。

  但从他的嘴里转述出来、说给汉考克等北美商人的时候,则是温情脉脉。

  “从我们的观点来看,贵国政府的贸易政策,无疑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哲学所衍生出的观点。”

  “贵国政府关注的点,是征收了多少税、赚了多少钱为目的的。”

  “从克伦威尔时代开始,一直到法国的科尔贝尔,他们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只是以国家为主体来计算的——只需要一个会计,算一算今天以国家为主体,进入我国了多少白银、又流出了多少白银。只要进入的多、流出的少,那么就是对的。”

  “我们是向来反对这一点的,我们从不计算进入多少、流出多少。因为,天朝这边,以民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