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七九章 国富论(一)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印度的经济区之后,那就出大事了。

  整体上,此时大部分的商品,东方的生产效率全面高于欧洲,再加上物价革命的传导性。

  使得东方商品,几乎具有全部的“绝对优势”。

  而根据“绝对优势”理论,如果一国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那么这个国家就直接等着死就行了,他是无法在国际分工中获得好处的。

  这,也是亚当·斯密的理论,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

  【假如,一个国家在各方面都处于绝对的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在各方面则都处于劣势,那么,它们应该怎么办呢?这个全面劣势的国家,为什么要拥抱自由贸易呢?】

  同样的,此时此刻,大顺鼓吹的自由贸易,在英国就恰恰存在这个问题。

  自由贸易,不是圣经、也不是可兰经。

  不可能是“因为经树上这样说,所以我们必须这么做”。

  自由贸易,得是“参与者都能得到好处”,所以大家猜支持自由贸易。如果参与者明显没好处,在“绝对优势”理论下,全面处在劣势,那为啥要拥抱这个自由贸易呢?

  这时候,“辩经”、“解经”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亚当·斯密没法解决的这个疑惑,也即是现在大顺和英国贸易的现实,能否在自由贸易的理论框架下解决?

  能。

  谁的学说?

  李嘉图。

  【相对优势】理论。

  举个非常粗浅简陋的例子。

  假设,英国和大顺,都生产棉布和火枪。

  大顺的棉布5块钱,英国的棉布10块钱。

  大顺的火枪8块钱,英国的火枪10块钱。

  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学说,英国既不用生产棉布了、也不要生产火枪了,找自己的绝对优势产品吧。

  但是,按照李嘉图的相对优势学说,是还有救的。

  英国应该彻底放弃生产棉布。

  而英国制造火枪的人,也是的穿棉布的;冶铁卷枪管的人,也是要穿棉布的;挖矿搓铅的人,也是要穿棉布的。原先穿的棉布,都是英国产的10块钱的,所以火枪的成本也就提升了。

  由是,只要彻底放弃生产棉布,全面进口棉布,一点关税都不收。原本搓棉布的人,都去搓火枪。

  那么,英国原本10块钱的火枪,就可以降到7块钱,甚至六块五。这不是就比大顺的8块钱的火枪便宜了吗?

  而大顺生产火枪的人,都去搓棉布;而英国搓棉布的人,都去搓火枪。

  这样,可能总劳动量没变,但是总的棉布、总的火枪数量都增加了,两国都获得了好处。

  这样,不就解决了【假如,一个国家在各方面都处于绝对的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在各方面则都处于劣势,那么,它们应该怎么办呢?】的问题了吗?

  虽然,这个学说其实也是围绕着碎裂的欧洲展开的。

  或者说,这个学说也是根本没考虑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