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九八章 凡尔赛和约(四)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么大顺这边就可以欢迎富兰克林来参加这个会,作为北美方面和英国方面的桥梁。

  只要还有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的空间,那么这件事就有的谈。

  这件事有的谈,越早谈好、越早把北美的暴力机关搭建起来,大顺就可以越早开始移民计划,并且越早把可能需要花十年甚至二十年三十年的黄河新道修成,避免那场因为南边被抬高淤高而必然会发生的黄河决口洪水漫灌所造成的华北大水灾。

  这个北美的暴力机关,是用来抓新英格兰的人、维护边境用的。

  指望法国人,是指望不上的。法国人的小日子过得还可以,指望法国人把人口移的足够多来确保势力均衡,肯定没戏。

  而现在的情况,对大顺的目标是非常有利的。

  因为,经济基础虽然决定上层建筑,却不可能机械地决定。因为大顺把利益纠葛掰开,就一定会达成大顺想要的结果吗?那未必。

  现在英国这边让富兰克林来做这个搭桥的,作为北美方和英国方讨价还价的沟通者,至少有几个方面,可谓是对大顺相当有利的条件。

  富兰克林自己的政治倾向,那不必提。

  政治倾向之外,富兰克林除了作为政治家,还是个科学家。

  这倒不是说因此,或者说因为刘玉在大顺科学院鼓捣的那些东西,就会让富兰克林产生“媚中”的情绪,以至于觉得大顺这边的想法都是对的。

  当然不可能这么简单。

  只不过,大顺科学院的存在,以及刘玉鼓捣的那些东西,作为大顺从背景画中走出时候的“人设”,这时候确实是帮了忙的。

  雷电故事不提。

  大顺科学院这边是聘了欧拉做外籍院士的。

  在光到底是粒子还是波的问题上,欧拉支持惠更斯的“光是一种波”的学说。

  富兰克林也是支持的,并且,因为牛爵爷的赫赫威名,富兰克林和欧拉都是少数派。

  相信光是一种波。

  但如何证明呢?

  大顺科学院这边“设计”了一个很小的试验。

  双缝干涉。

  于是,光是一种波的学说,终于得到了实验验证,并且是在大顺科学院完成的。

  这和是否会增加富兰克林的好感,关系不是太大。

  而是刘玉打造的“大顺的人设”,通过诸如类似的事,使得大顺的人设,是镌刻着“科学”二字的。

  既然这个“人设”,是讲科学的、讲理性的。

  那么,从大顺这边流传过来的《国富论》,是不是科学?

  是不是符合理性的推断?

  大顺这个国家,从“背景板”中走出来的瞬间,人设便已定格。

  而刘玉一直在加强这种人设。

  由此人设,所衍生出的“由讲科学、讲理性的大顺,流传出来的《国富论》,自然也是讲科学、讲理性”的,那也就非常的顺理成章了。

  既然富兰克林是科学家,讲科学,那么这本披着很科学的皮、且有人设光环加持的《国富论》,自然也就说服了富兰克林。

  而富兰克林,是真正去过爱尔兰的。

  他亲眼目睹了爱尔兰,在英国那不做人的重商主义政策下的悲惨。

  所以,他确信,英国的这套政策,肯定要完。

  既不会带来科技革命、也不会让英国强大,只会慢慢腐朽,最终沦为和爱尔兰一样的境地。

  相反,大顺的这套国富,则大有道理。

  通过休克,来靠无形之手,完成对北美和英国所有不合理的产业的清理,从而让英国与北美,找到真正的擅长的产业、优势的产业,这才有未来。

  而这套东西,恰恰又解决了北美很多大商人的诉求。

  并给大顺给出的“大顺代收关税、按照销售额分配关税”的办法,在技术上又是切实可行的。

  故而,富兰克林个人,非常支持大顺这边给英国开出的药方。并认为,这是科学的、理性的、面向未来的。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