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三章 等死吧,没救了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有何感触?”

  从始至终,卢挚垒都没提出过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不是他没有谋略,而是他跟不上时代的变化。

  但听完了整个伐倭之战的谋划,他心里还是翻腾起来了滔天巨浪。

  此时此刻,他想到的,正是许多年前刘钰吓唬皇帝的那番话。

  倭国如此,如果有外敌效仿,对大顺用呢?

  皇帝之所以要力排众议、大建海军,难道当初也是想到了这一点?

  不过他毕竟不是当初年轻的刘钰,说话是有技巧的,临皇帝一问,他便道:“陛下,臣以为,必先施仁而可成王霸。若倭国施以仁政,百姓爱戴,纵鹰娑伯有计,千余军马,只怕也是无用。”

  “是故倭国之鉴,有内有外。”

  “其外者,建海军、改陆军,此末也。”

  “其内者,当兴仁政、爱百姓,此本也。”

  他的话,听起来像是废话,实际上和刘钰当初吓唬皇帝的话是一个意思。

  只是用了不同的方向。

  他没直接说万一有人自海上来,有外部势力稍加仁政收民心,里应外合之类;亦或是本土的有心之人起事,借助外部势力的帮助。

  而是绕了个圈子。

  事儿是一个事儿,可在卢挚垒的嘴里说出,可比刘钰当初说的要文雅的多,也好听的多,味儿完全变了。

  皇帝不会觉得卢挚垒迂腐,而是也听懂了卢挚垒的弦外之音,侧眼看了看刘钰,又看看卢挚垒,不由自主地苦笑了一声。

  在他看来,刘钰就是个标准的绝望派。

  当初那番话的出发点,是说:没救了,续一年是一年,土地兼并这胎里的病,从秦汉到现在,哪个皇帝也治不好,大顺也不多个啥,再说当年保天下口号一喊,妥协太多,病根更深。

  既是没救了,那就不如造海军,多续一年是一年,也免得将来被夷狄打败,大顺脑袋上扣个堪比靖康的大帽子。

  你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只要青史留名,莫留个“顺亡于泰兴”的评价就好。

  但卢挚垒,则代表了朝中的另一派,充满希望。

  只要能兴仁政,很多事是可以解决的,只要把内因解决了,外部的袭扰都不是问题。只要能把内部治理好了,以大顺的体量,夷狄根本没戏。大顺如果每个皇帝都兴仁政,是可以江山万代的。

  这种心态的不同,李淦可以感觉到。

  在刘钰看来,大顺就是个到处漏水的船,只能修修补补,晚一点沉。

  在卢挚垒看来,大顺就是一艘正常的船,只要船长不胡乱开撞上礁石,这船一万年也沉不了,要是沉了,那就是船长不兴仁政胡乱开船。

  于皇权和勋贵的角度来看,皇帝觉得刘钰过于悲观。

  尤其是这些年就没提出过什么关于内政的意见,要说他不懂,皇帝觉不相信。

  就文登改革、土佐仁政这两事就能看出来,这人绝对懂。

  可是懂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