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三一章 为什么是锡兰(上)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你们的皇帝陛下所说,这些人来到巴达维亚,是来谋生的。可是,巴达维亚产业不振,他们谋生艰难。”

  “如果在这里居住,却又没有谋生的工作,我想他们一定会走上犯罪的道路。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史世用心里大喜,却不动声色,也知道这时候不能主动提锡兰,便淡然道:“然也。我们有句话,叫治标治本。这交人头税,是治标;而让他们有业可依,方是治本。总督的想法是对的。”

  “既然暂时不能达成一致,那我先回去休息。什么时候达成了想法,尽快通知我。皇帝陛下希望这件事在半个月内敲定下来,不要再拖延了。如果无法达成,那么我只能返回京城了。”

  撂下了一句狠话,离开了总督府,径直回到了连富光的庄园,闭门不出。

  史世用一走,瓦尔克尼尔就将巴达维亚的官员召集到了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锡兰,这是个不用讨论的方向。

  关键是,运到锡兰之后,以什么样的身份安置?

  是按照雇工标准?那么需要给这些华人一个月多少钱的薪水?

  如果不是按照雇工标准,那又靠什么吸引这些华人前往?

  大顺皇帝的内帑都是真金白银,几十万银币的真金白银摆在眼前,只要想拿这笔钱,就不能再用“债务奴隶”的身份了。

  巴达维亚既然是荷兰在东南亚殖民统治的中心,这里的官员对锡兰的情况都有所了解。

  现在,锡兰确实是缺人。

  锡兰是个好地方,产四种东西,都很值钱。

  肉桂。

  槟榔。

  珍珠。

  宝石。

  锡兰当地的僧伽罗康提王朝,和荀彧一定有很多共同语言,一直琢磨的就是“驱虎吞狼”。

  泰米尔人在北方,于是找到了葡萄牙人。

  葡萄牙人来了,于是主动找上荷兰人。

  后来荷兰人来了,又主动找上英国人。

  然后每一次都是驱虎吞狼玩砸了,赶走了弱的,来了个更强的。可谓是眼光卓著,每一次找的都是时代的最强者,最后把自己弄没了。

  现在荷兰人取代了葡萄牙人,占据着锡兰的西南部低地地区,高原地区还有僧伽罗的康提王朝。

  锡兰曾是肉桂的唯一产地。

  肉桂可能是随着欧洲人体的四液学说退潮中,唯一还保持着销量增长的香料。

  因为肉桂的味道很特别,可以配合新的风靡欧洲的嗜好品茶叶,尤其是红茶,有一股特别的香味。伴随着欧洲饮茶的风俗传播,肉桂作为茶饮的配料,不退反进。

  即便葡萄牙人在跑路之前,很有战略眼光地将肉桂树苗,带去了巴西,使得巴西也开始大规模种植肉桂。

  但这东西得靠手工搓、得靠工人把树皮扒下来揉成卷。

  而巴西的人口不足,远不如亚洲的人力资源丰富,搓不出来多少。

  如今这东西也算是荷兰这几年为数不多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