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事有反常_汉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次,该如何站队?

  这段时间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那就是,但凡属于贫苦无产者,大多是拖家带口地往南面滁州、和州方向逃难。

  而家中富裕,或者此前已经投过一次清的那些豪强、富户们,却是望徐州、兖州方向转移。

  有上一次不同的是,如同转移起来方便多了,有了汉明银行,财富的转移已经不需要大车拉了,当然,土地和宅子是带不走的,富豪们也没打算卖了它,因为战争临近,也卖不上价。

  只要装几箱房契、地契带走也就够了。

  在他们看来,这场战争的结果已经非常明朗,英亲王联手睿亲王,三、四倍于广信卫的兵力,这等于是两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完虐一个小孩。

  有什么悬念?

  民间有这种思想的,占了大半,可造成这种奇怪现象的根本在于,一是南边是自己人,越是贫苦无依者,越寻求精神和心灵上的慰籍,而越富有的,就越觉得,没有危险是银子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双倍的银子。

  都说破财消灾,花钱买个平安嘛,六年前可以,那如今也可以。

  每天四门中,南北城门人潮最为拥挤。

  人口高达二十多万的凤阳府,在短短半个月内,人口骤降了一半。

  令人晕眩的是,时间一天天过去,两军的前锋也已经在濠水两岸对峙起来。

  可就是不打,打不起来啊。

  令人无语的是,双方据河对峙,日常用水甚至可以看清对方的须尾,当上流飘下一只木桶时,另一方捡到了,还特意送回去……啧啧,这哪叫对峙,分明是团建嘛。

  无数人都想不通,甚至有人怀疑起李过和广信卫,会不会改旗易帜,降了清廷。

  这种说法在民间非常有市场,于是,义愤填膺的当地民众集结起从北面逃难来的百姓,时不时地去李过临时指挥部“指教”一番,想与李过谈谈什么叫,忠义!

  更有学子在城中贴“大字报”,一边行劝谏之事,另一边联名写折,派人送去应天府弹劾,更有远道去杭州府弹劾的。

  汉人哪,自古以来,无论什么时候,都想与人讲道理,尤以读书人为最。

  他们也不想想,李过真要降清,向朝廷和大将军府弹劾有什么用?

  如果弹劾有用,要军队做什么?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近一个月,不用说百姓烦了,建新朝廷烦了,连远在顺天府的清廷朝堂诸大员们也烦了。

  他们搞不清楚阿济格在搞什么鬼,早知他不想打,劝降就是了,何必派钱谦益前往凤阳府,枉作小人呢?

  这要是时间长了,露了馅,让阿济格发现钱谦益的目的,那大事就不妙了嘛,阿济格可是以鲁莽出了名的,如果多尔衮还懂得些内敛,那阿济格在知道之后,会不会率大军反攻京畿,谁也无法保证。

  还有,多尔博麾下一万多军队的异动,也让福临不安,多尔博想做什么,趁火打劫吗?

  这么一想,洪、范二人就开始动心思,打算召回钱谦益了。

  可再一细想,不对啊,这么长的时间,建新朝左、右二营在沿江都没什么动静,这不合理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