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2章 第72章_折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给柳渔把上回让绣娘捎过去的那身衣服卖了的钱给带了回来,一千二百文,崔二娘那边得二百四十文,柳渔得九百六十文,合上次挂在账上的一百六十文,是一千一百二十文。

  崔二娘听柳晏安说柳渔请了村里两个媳妇帮着做简单缝制,这一回没给银子,而是直接给的铜钱,说是柳渔发工钱方便,如此一来,扣除前回拿布料的十五两,柳渔现今手中已有三十八两的存银和十五匹布。

  而崔二娘那边,听说柳渔请人也极是高兴,直叫柳晏安带话回去,让送款可以再快些。

  因崔二娘发现,卖柳渔的衣裳虽只二成利,可因为单价高,她赚到的并不比自己绣铺里单件衣裳利润少,且因为柳渔的衣裳款式好,基本是挂上醒目位置就能招揽来生意,不止是吸引来了镇上少数的高消费人群,更是因为进店的人增多,把她店里中低端成衣的生意也带了起来,她尝到了甜头,巴不得柳渔款式能供得再快一些,不要总是断层,至少保证店里时时能有三五款吸睛的高端货。

  柳晏安自然应下,把这话转达给了柳渔。

  柳渔倒是想快,奈何,村子里针线手艺好的妇人好找,会刺绣的却不那么好找,而衣服要卖上价,单靠料子、色彩和剪裁显然是不够的,刺绣也是极重要的一个加分元素,设计、裁剪和刺绣,柳渔一个人备三个人的料已经是极限。

  不过每两天出三套新款,能持续稳定的送到崔二娘绣铺里,作为一个高端补充这已经是很够了,长丰镇不少殷实些的人家就都知道崔二娘绣铺会售高端款了,款式比县里好,价格虽说没比县里买着便宜多少,但架不住近啊,三天两头就能转过去看一看。

  尤其知道这些不是崔二娘自己绣铺出的,而是跟崔二娘神神秘秘不肯透露身份的某位手艺好的绣娘私定的,且款式极少,两天才上三套,上架很快就会被人买走。

  买衣裳哪有抢衣裳香?崔二娘绣铺很快成了长丰镇富户家太太小姐们眼里的香饽饽和每两日必逛的宝地。

  此为后话。

  五月下旬,苎麻熟了。

  袁州盛产夏布,很大一个原因是此地气候土壤都极适合苎麻种植,百姓几乎家家都种几亩苎麻,一年能收三季,五月下旬正是收割头麻的时节,剥麻绩纱,几乎家家户户都忙了起来,溪风镇集市也开始出现一些收麻的小摊。

  这时候来收的,多是割麻剥麻后,简单处理晒干的苎麻丝,三文一两,比如柳家,也种了几亩苎麻,但因卫氏不会织布,绩麻又实在太费功夫,往年收上来简单处理后就会送到镇上直接卖生丝。

  而还有一部分百姓不会把生丝出售,而是自己绩麻织布,过一段时间再把生布卖给镇上收布的商人。

  柳晏平看着自家今年简单处理过的麻丝之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