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39章 天下何处得此贤才?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亮来泼冷水、让刘备现实主义一点,先想想根据地“跨有荆益”。

  跟人说话,说什么,是要看对象的。得对方缺什么才说什么,不缺的东西,哪怕是非常正确的大道理,也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

  李素想明白这一切,决定不再剽窃曹袁“方面何所可据”的对话了——这个对刘备没用,他不缺,说点缺的吧:

  “既然兄如此忠义,愿为朝廷赴汤蹈火而不惜官爵,素倒有一些预留的后手对策,可以为兄所用——至于如何靠这一以贯之的忠义,继续赢得善始善终的天下美名,素本来也有所谋划,只不过,观兄本身亦长于此道,这部分看来是不需要我说了。”

  刘备:“但说无妨。”

  李素:“那便说说,万一朝廷见辽东无事,要调兄另任太守,当如何确保人去政不熄、辽东之地依然推行兄长的屯田政令、闭关自守如世外桃源,遥尊兄之旧政。”

  李素是个丝毫不肯吃大亏的人,所以辽东打下来了肯定不能白打。

  最坏的情况下,即使灵帝最后这九个月的寿命里还能折腾出点幺蛾子,李素也要保证刘备人走茶不凉。

  好在辽东本来就跟辽西隔着燕山走廊地带的四百里无人区,只要辽东军控制住了海军,不让进攻者从海路运粮补给,那么在辽东形成几十年的割据自闭还是很轻松的。

  李素要做的预案,就是哪怕刘备离开的时候,汉灵帝不会任命一个不靠谱的辽东太守过来摘桃子。

  至于灵帝、少帝双双死后,那就无所谓了。

  历史上董卓之所以能听徐荣的推荐任命公孙度空降辽东太守,那是因为辽东当时本来就处于半无政府状态,太守出缺,也没有强势人物,更没有人组织打起讨董的旗号。所以董卓控制的朝廷才能空降成功,加上公孙度自己也是个“单骑入州”的狠人。

  不过,这一世,即使在如此情况下,只要辽东早早扯起跟公孙瓒、袁绍他们一起讨董的旗号,哪怕因为地方太远自闭而事实上不出兵,那也够了——我都讨董了,怎么可能还承认董卓派来的太守?公孙度要是还敢来,就当作从贼之辈一刀斩了。

  当然,这只是最坏的情况。也是为了守住“忠义到朝廷崩溃的最后一天”这个美名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凡事不预胜先虑败嘛,李素这种做方案跟现代参谋部一样缜密的人,肯定是把方方面面的可能性和应急预案对策都想明白。

  刘备大致了解了李素的意思后,便虚心追问:“伯雅当如何布局,确保朝廷不会乱命、在调我去别处平叛后,不派人坏我屯田之政?”

  李素:“我们当立刻开始人事筹备,想想何人可以在兄外出带兵时,坐领辽东内政——我先说,我是不行的。我随兄谋划太久,外人都以我为兄之智囊。陛下如若真起了调兄外任、防止割据之心时,定然不会放心我当辽东太守。

  所以,此人必须内政治理有方、如今官职又不低,至少有比千石上下,年齿也不能过于年少,以免被人说德不配为太守、长史。同时,此人在官场上与兄的正式共事合作又不是太久,不至于被朝廷视为兄之心腹,但实际上却又要对兄忠心耿耿,不用担心人去政息……”

  李素一下子抛出了好几个条件,着实让刘备非常头大。

  又要绝对忠于刘备,又不让外人看出来他早就忠于刘备,年纪至少也要将近三十岁不能太年轻,官位又要比千石……

  这也太难了吧?要确保最坏情况下依然遥领辽东自闭、确保将来辽东不会资敌,人选真不是一般的难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