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6【心学初兴】_梦回大明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课。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王阳明的肺病已无大碍,站在讲台上宣扬“致良知”理念。

  刚开始,大家不觉得有何新奇,但当他讲到“知行合一”,顿时就引来无数学子的兴趣。同时,决定明年参加乡试的生员,听到一半就全都跑掉了。

  王阳明根据贵州学子的实际情况,尽量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数日之后,他干脆全部用俗语来讲学,授课方式已经偏向于聊天谈心。

  程朱理学在贵州影响不大,甚至许多士子只知科举,根本不知道理学是啥玩意儿。

  对心学的接受程度,贵州士子远高于其他省份的读书人。再加上有提学副使席书的倡导,所有生员都来听课,中途退出的有之,但半道加入的更多。半个月不到,王阳明的课堂听众已经超过二百人。

  又过了一个月,王阳明只能在书院门口讲课,因为教室根本放不下那么多人。

  不仅是读书人,就连贩夫走卒,也没事儿跑来听课打发时间。他们或许不识字,但能听懂王阳明的道理,这就是王阳明用俗语讲学的根本目的。

  两个月之后,听课人数达到六百人以上,书院门口的街面都站满了。甚至有小贩做起生意,挑着担子跑来卖吃的,人们往往一边嗑瓜子一边听王大爷讲课。

  这种讲学方式,后来被泰州学派的祖师王艮所继承。

  王艮讲学的巅峰,一场听众可达数千,而且大部分属于普通老百姓。

  不论如何,王阳明都成了贵州城的现象级人物,有点类似平民心中的学术明星。甚至发生邻里纠纷,双方都去找王阳明评理,王大爷经常化身为居委会王大妈。

  王阳明的忠实核心弟子,很快扩张到三十多人,形成一股年轻的学术力量。

  王渊没去听课,依旧学习四书五经,每天练字背诗做八股,连刀法、箭法和骑术都不怎么碰了。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