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三章 秉烛夜谈_三国之北汉燕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住赞道:“将军指点山河,气度、见识均属非凡,琰拜服!”

  话锋一转,敖烈继续说道:“只可恨烈尚年幼,不能似某乃兄一般,入朝为将,侍奉天子身侧。他日若是某得以入朝为官,必定倾尽全力,匡扶汉室江山。”

  说到这里,房中的两人都不由得沉默了下来。当今世道,有能力者备受排挤,根本进入不了朝廷权力的核心圈子,反而是阿谀奉承沽名钓誉之辈却身居高位,即便有几个有能力有见识的忠臣,也不为灵帝所喜,提出的有建设性的提议,也都被灵帝在十常侍的蒙蔽下,一一否决。

  沉默了许久,敖烈方才说道:“也罢,烈人微言轻,空有一腔热血,又有何用?”崔琰也是悲伤的摇头说道:“我等身为汉臣,却不能为大汉排忧解难,心中有愧啊。”

  敖烈忽然抬起头,目不转睛的看着崔琰,缓缓说道:“某此次深夜造访,其实,只有一个意思。烈请求季珪兄,他日,若是烈在匡扶汉室的征途中,遇到困难,还望季珪兄相助一臂之力。”

  嗯?崔琰仔细的品味着敖烈话中的意思,这是招揽吗?还是试探?当下崔琰不动声色的问道:“将军此话何意?”敖烈说道:“某观大汉不久必将生动乱,外戚和宦官之争终究要分个胜负,若是这场争端能够在朝廷范围内解决,倒也不失为重振朝纲的契机。可是,双方的争斗一旦陷入胶着,怕是双方谁也不肯坐以待毙,到时,这场动乱怕是就要祸乱整个大汉了。”不得不说,有着两千多年以后的见识,对敖烈有极大的好处。历史上大将军何进就是在这个时期引西凉董卓进京的,进而使董卓废立天子,权倾朝野。最后导致各路诸侯拥兵自重,使天下大乱。

  此刻崔琰在心中仔细推演了一番,得出的结论竟然和敖烈所说的不谋而合!虽然崔琰擅长的是内政,但也不是对政治斗争一无所知。能够按照敖烈提出的方向,推演出以后的局势,也不是什么难事。

  见到崔琰久久无语,敖烈知道崔琰已经预料到了结果,只是这个结果实在是让忠心于汉室的他难以接受。敖烈单刀直入的说道:“季珪兄,某确实有意招揽于你,但是,某也知道,现在某还没有那个资本。因此,盼望季珪兄能够在日后合适的时机,助某一臂之力。”

  看着坦诚的敖烈,崔琰被感动了。论官职,自己比敖烈要高,论年龄,自己比敖烈要大,所以,敖烈没有直接要求自己投入他的麾下,而是请求自己在日后,敖烈手中有了匡扶汉室的资本的时候,在让自己出山相助。崔琰站起身来,向敖烈行了一礼:“将军雄心壮志,琰已经知晓。他日若果如将军所言,大汉将面临分崩离析之际,那么,当将军振臂一呼之时,便是琰举家来投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