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五章 燕京律_三国之北汉燕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较宽裕的完成鲜卑人内迁之后的问题而已,根本就没有多少多余的钱粮来供养这五万骑兵。

  其次。鲜卑人虽然在一系列比较平和的政策下,逐渐融入了汉人之中,但毕竟时日还短,还没有形成彻底的融合,如果在这个时候。敖烈率领大军离开的话,难免会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借机挑起境内汉人和鲜卑人的矛盾,这对敖烈的统治,势必会造成影响,不利于日后的展。

  再次,敖烈在一年之内连续平定高句丽、扶余和北疆,不少武将、能臣都被留在了当地,用以安抚当地民众的情绪和震慑宵小,像魏延、张绣、邓芝等人,分别留在扶余、高句丽等各地,出征乌桓和匈奴,这些猛将和能臣是必不可少的,敖烈必需要找到合适的替代者,让替代者接替魏延等人的工作。

  另外,敖烈还要留下足够多的将士,镇守燕京,对内可以安民,对外可以保境。尚未完全汉化的鲜卑人中,还存在着少数极端份子,如果他们和冀州的袁绍联合起来,那将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所以,这次征讨乌桓和匈奴的人手,不能太多,最多只能抽调出全部军队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敖烈麾下虽然有二十四万大军,但最多,也只能动用六万人而已。想要以六万将士迅平定匈奴和乌桓,实在是有些困难。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敖烈等人的话题,逐渐转换到了政策改革上来了,随着光州并入敖烈的治下,原有的幽并都督令,显然已经有些不太适应了,现在的情形,亟待敖烈在原有的政策中保留精华,然后在加入一些新的政令进去,从而促进幽、并、光三州稳定的向前展。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敖烈推迟了战前的准备,转而开始和麾下数十名文武官员,共同商讨新政的制定。在商讨的过程中,最为沉默寡言的,就是田丰了,可是一旦他开口提出意见,就一定是一针见血,直指问题的要害,即使是面对敖烈的辩论,也丝毫不肯松口,直到这个问题,在众人的反复磋商之下,得到妥善的解决为止。

  七天之后,新的政令出台了,现在敖烈掌管着三个州的地盘,而且以后还要攻打匈奴和乌桓,所以,幽并都督令这个名称,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了,新的政令在大家的商讨之下,被命名为燕京律。敖烈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都在燕京,以燕京的名称命名新的律法,也确实是在合适不过了。在汉代,令和律的范畴可是大不相同,令只能作为小范围之内通行的法令,比如九禁十八斩,就职适用于军中,而不能运用在民生中。而律,则是大范围之内实行法令的统称,能被成为律的法令,至少也是一个王国内通行的法令,才有资格被称作律。敖烈虽然没有封王,但是实际权力和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