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45章 舆论_抗日之战神无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使我军遭到了重大损害。”

  日本本土报纸评论中称:“同古之战为皇军入缅以来,最为艰苦的一战,这是大日本帝国皇军自1895年攻克旅顺以来最艰苦的攻坚战!”

  而除此之外,英美两国也对此战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英印军司令韦维尔爵士在《泰晤士报》发表文章中称:“同古之命运如何,姑且不论。但被围守军以寡敌众,其应用作战之经过,使中国军队的光荣簿中新增一页。

  我原以为中国人不能做什么……但是现在看来他们的确能够做点什么。”

  同古之战的其他姑且不论,英国人率先把自己的责任瞥到一边,对着远征军一通猛吹。

  是啊,他们还希望中国人多做点什么,比如掩护他们英军从缅甸全部撤回印度。

  这点小心思,全在报纸上展露无遗了。

  而史迪威则在《华盛顿邮报》当中发表文章称:“200师的撤退虽然在战术上是成功的,但是在战略上是却是失败的,但这并不影响200师的功绩!

  近代立功异域,扬大汉之声威者以戴安澜将军为第一人……

  归咎中国战场上的失败,责任不应在士兵。不是中国士兵怕死,而是指挥体系的无能,不是军队没有时期,而是统帅没有信心。”

  史迪威这话完全将张德胜的功绩撇到了一边,甚至还暗中diss了以张德胜和杜聿明为首的远征军指挥体系和统帅。

  不过虽说韦维尔和史迪威在报纸当中展露了自己的一些小心思,但是200师的英勇善战,显示了中国抗日军队的战斗力,获得了盟国的同声赞誉,使英国人对中国远征军不得不重新认识,也极大的震撼了日军。

  在200师撤退之后,常凯申立刻发布“奖电”,通令嘉奖戴安澜率第200师保卫同古之战绩。

  次日一早,英印军司令韦维尔和英缅军司令亚历山大飞抵第五军司令部瓢背,交口赞扬同古中国军队英勇善战,同时对中国军队在同古掩护英缅军第一师安全撤退表示了感谢。

  在撤退之后,张德胜及部分伤势较重的伤兵被立刻运输到了第五军军部瓢背进行治疗。

  而张德胜身为远征军总司令,受到的待遇自然不同,他在瓢背下车之后,立刻就被告知要将其送到了缅甸中部的避暑胜眉苗的一个疗养院当中准备进行手术。

  但是此时在瓢背火车站早已经等候了大量的媒体记者,他们都听说了这一趟火车会运输一些200师的伤兵进行疗养。

  如果能够采访一两个战斗英雄的话,这一波同古战斗的热度他们报纸也就能蹭上了,起码销量又能蹭蹭的涨一节。

  毕竟200师还在前线,想要采访这些亲身接触战斗的人,基本上不可能,所以他们只能从伤兵这里入手了。

  在火车缓缓送达之后,张德胜的轮椅被吴琼花和谷小麦两人抬下了火车,随后便由谷小麦推着朝着不远处的一辆军车走去。

  那就是来送他们去眉苗的军车,但是这率先下车的三人第一时间便吸引住了记者们的注意力。

  “那,那是张德胜将军?”

  “张德胜将军也在前线吗?他怎么受伤了?他不是总司令吗?怎么还能受伤?”

  一时间各种疑问充斥在了记者的脑海当中。(记住本站网址:)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