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两千一百七十八章 大国工匠!_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不踏实!你小子把屋里收拾收拾,然后再把门后面那些零件给打磨了,然后再去休息吧!”

  屋外的李泽轩,听到这里不由嘴角一抽,心道,老爷子哎,我给你们发这么多工钱,是因为你们的技术值这个价钱,不是想让你们肝命啊!

  好家伙,还每天工作十个时辰,您老这比二十一世纪的996还要狠呐,资本家遇到您都得流泪!

  “师父,我哪有好吃懒做?诶!好好好!您老说的都对,快去休息吧!这里一切还有我呢!”

  见到老匠人老老实实地去休息了,李泽轩也没有多呆,继续往前朝着办公大楼而去。

  一路上类似的情景他见到了很多,整个工坊里都充满了创造和热情,工匠们为了这个时代第一台机床而努力奋战着。他们不仅仅是匠人,更是这个时代的科学家,也是用科技改变生活的先驱者,他们终将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向这个时代的人证明,科技能够改变生活,改

  变世界!此情此景,让李泽轩不由想起前世纪录片里面关于新中国刚成立时的艰苦岁月,其中有一个故事,关于一个史上“最牛毕业设计”,全校师生奋战100天,在

  校园里造出新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

  1957年时,新中国还没有一架自主设计制造的飞机。当时的北航师生们打算吃下这第一只螃蟹。1958年2月,周、总理在***认真听取了北京航空学院王、沈两位副院长关于学院采取教学与科研、设计、生产相结合,设计和制造一架飞机的设想后,立

  即表示支持,并拨款15万元用于“北、京一号”的研制。

  周总理的关怀和支持给“北航人”以极大的鼓舞。

  但设计与制造飞机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对于建校才5年,缺乏样机、设计资料和专用设备的北京航空学院来说,困难重重。但广大师生迎着困难上,参加设计的师生为了提出一个更合理、更好的设计方案,通宵达旦地埋头苦干,找资料、算性能、绘曲线,先后提出了11种设计方案,定出了飞机重量、速度、升限、爬升速度……绘制了三面图,然后经过几十次风洞试验得出了优化的飞机外形,确定了“北、京一号”的总体设计方案,紧接

  着部件设计和零件设计又全面铺开。

  为了使“北、京一号”在当年的国庆节飞上首都的上空,全校师生员工团结一心,奋力合作。

  在短短三个月内,从飞机每一个零部件的制造,到飞机整机组装,从各种专用设备的制造,到加工工艺的完善,工作量极大。

  为了保证按期出产品,参加研制的师生和工人们都想多做工作,连休息睡觉都要把行李搬到车间,不分白天黑夜,战斗在工作岗位上。

  有些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都是师生们手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