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98章 收紧枷锁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若是遭到敌军袭击闯入其中,相当于半个朝廷的官员都会被连窝端,损失实在难以承受。

  当前宋军诸路大军皆汇聚在大都周边,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可其中也非一帆风顺。总之愈加靠近大都,战斗也愈发频繁和激烈,发生万人以上的会战就有五、六次,千人以上的战斗也有几十次,至于小部队间的袭扰和遭遇战简直是不计其数。

  尽管战斗频繁和激烈,但赵昺要求各部行军作战皆以抱团姿态开进,不得擅自分兵,且各个集团之间相距不得超过一日急行军路程,避免夜晚行军和地形复杂的地点宿营。他的稳站稳打的战术虽然使得进军速度减缓,但也是非常必要的。

  很多人以为面对骑兵集团时,步兵集团只要时刻处于防御姿态,或是成功扎下营寨,就不必担心骑兵集团的进攻。而事实是在骑兵主宰战场的时代,本身就是很难做到的。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避免遭遇大队敌骑时可以相互掩护,避免被敌各个击破,造成一路溃散满盘皆输的局面。

  谷/span而采用集团行军的方式,即便遭遇敌军大队人马,也能够结阵自保,以他们的火力足以支撑到周边部队的增援,甚至对敌形成反包围。事实也证明赵昺的策略是正确的,几次大会战敌军皆是集中倍与己方的骑军对阵,欲歼灭或击溃一路大军,打破对大都的包围,迫使宋军后退重新调整。

  但是由于敌军无法在短时间内歼灭宋军大队,增援的宋军又及时赶到,为避免被围歼不得不撤退。如此一来形成了敌军挡不住,吃不下的态势,迫使他们不断向大都收缩兵力,战略纵深愈来愈小,活动的区域越来越窄,只能集中兵力依靠关隘和天险阻挡宋军的前进。

  但以宋军当前的攻坚能力,他们是难以守住的,对这种情况赵昺乐于见到,如此可以避免与敌骑军大规模的会战,也能在大都外围歼灭敌有生力量,减轻来日攻取大都的压力。

  赵昺采用如此谨慎的战术,也是基于宋军仍然是以步军为主力,骑军虽然经过大规模的扩编,但也只有五个成建制的骑兵师和一些军师直属的骑兵。不仅在数量上逊于蒙元,且难以独立组织大规模会战,还处于辅助的地位基础上。

  现在蒙元骑军在与宋军对战中吃了亏,明白他们无法撼动宋军的大阵,所以一旦发现宋军结阵完毕也会迅速避走,不与宋军决战。但是不要以为骑兵的厉害之处就是可以披挂盔甲发动冲锋,殊不知这其实只是骑兵的诸多用途之一,且远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样重要,否则骑兵在军事史上的地位,并不会比象兵高出太多。

  首先当战争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指挥的重要性便愈加凸显出来,两军对垒时,指挥更优秀的一方往往可以获得最终的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