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7章 乡试规矩_大明伪君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月的乡试是秀才们迈入统治阶级的第一关。

  当然,乡试,会试,殿试大三关里,乡试也是最残酷,淘汰率最高的一关。

  所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也。

  正因这大三关如此重要,朝廷对之也格外重视,各项流程均实行了正规化和制度化。

  因而也就不会再有小三关里,大宗师大权独揽,看谁不顺眼就当场剥夺谁功名的特权。

  乡试亦称为秋闱,会试则称为春闱,闱这个字,指封闭的意思,意即隔绝内外。

  主考官要在临考前半个月入驻考场,断绝一切与外界的联系,直到放榜之后才能解禁。

  为示公平公正,主考官一般会从本省提学使或是提学副使中择一人而任,副主考由京城派人。

  而各房同考试官则由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三司从全省各府县教喻官中精选十人,到了考试时候分房阅卷,也是选中后立即起程进入考场,中途不得与任何外人接触。

  就连最低层的杂役进出贡院也有严格的规定。

  现在连正副主考和各房同考官人选一律不明,便是想提前通关节都难找得到人。

  在程序上考场条例,考场事务、出题的过程、评判的标准、甚至连张榜都有苛刻且严密的规定。

  整个乡试过程堪称是一项极其复杂且精密的系统工程,从制度层面保证了相对的公平。

  在这套严密的程序面前,没有任何人敢说自己百分百能中举。

  有些同学以为搞定权力最大的主考官就能搞定一切,只能说这位同学太幼稚。

  朝廷在设计这套制度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一层,因而从一开始就直接制约了主考官的一家独大。

  首先是出题,这是主考官最大的权力和优势,但考题是要到临考时,由主考官和监考官同时翻书决定。

  很多让考生们恨不能杀人的考题就是这两人你一句我一句截搭出来的,试问如此情形下,便是主考官也不能决定所有的考题吧?

  然后是阅卷,这也是主考官生杀予夺的所在。

  可各考生试卷都是要先经过糊名,誊录和对读三道严防死守的程序,然后才打乱交卷次序,随缘分配到各房。

  然后先由同考官负责阅卷,筛选出认为合格的候选试卷呈交到主考官手里。

  但十个同考官他们能做的也就如此了,他们只能决定自己本房的试卷。

  想去看其他房试卷?这是不存在的,房外守着的士兵和监考官是不允许你乱入的。

  如此一来,即便是某位手眼通天的考生通了关节,可谁又知道你的试卷在哪一房?

  主考官能做的便是,在十位同考官呈上来的试卷中选择是和否两项。

  这只能算是过二手,没办法大范围筛选试卷。

  当然,主考官有权主动到各房去搜卷,查漏补缺不使明珠蒙尘,把自己人的试卷拣出来,但这也只是理论上可行,实际上数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