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25章 洞悉考场_大明伪君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九月十五,跃龙门。

  又经历了一轮子夜赴考的喧闹,方唐镜坐在了考场之中。

  此时已是深秋时分,很多人都已穿上厚厚的御寒服饰。

  比如方唐镜,身上穿的便是薄羊裘。

  看来,很有必要推广棉衣了,这又是一个时代的空白,当然也是发财的良机。

  “咚咚咚”三声鼓响,卯时一刻,开考的时间到了,考生们抬起头望向明远楼。

  旭日从明远楼的身后一跃而起,金辉洒进贡院之中,温暖了无数考生的心田。

  旭日东升,这是个好兆头。

  端起刚泡好的龙井,方唐镜呷了一口。

  茶味在口中慢慢发酵回味,整个人进入了最清醒的状态。

  接着有云板一响,一拔拔的官差从明远楼里出来,拿着印好考题的卷子发了下去。

  乡试这次考题没有如之前一般临时出题,而是昨夜就出好了,然后在贡院内赶印出来。

  等到开考的时候便发了下来,随着试题发下来的,还有稿纸和誊写纸,稿纸到考试结束的时候,也是要收缴回去的。

  稿纸是八张两开的浅米色毛边纸,而真正誉写时文的,则是红线竖道的表纸。

  表纸两面一开,每开十二竖行,每竖行二十四字,不可多亦不可少。

  这是乡试时专用的考试用纸,时文要按格式抄写在表纸上。

  方唐镜发现,表纸的质量明显比上次用的要好。

  一切都是为了彰显与上一次失败的考试截然不同。

  卷子一到手,考场就响起了纸页哗哗的翻动声。

  方唐镜用镇纸将卷子压好,便认真看起题来。

  纸上写着三道四书题,四道五经题,乃是最标准的乡试“头七”制式。

  第一道题:

  予知。

  这一题不难不易,出题中正,出自于《中庸》。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陷井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意思是孔子说:“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假如被驱赶到陷井中,却又不知道如何躲避。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选择了中庸的道理后,却连一个月都坚持不下去。”

  方唐镜思索片刻,提笔在稿纸上写下破题:

  “是故圣人失道于东门,累累然如丧家之犬也。”

  方唐镜的这个破题,相当有新意。

  新意在那里?

  首先这是一个故事。

  说的是孔子周游列国,到了郑国的时候,与弟子们走散了。

  众弟子自然四处寻找,子贡问到一个人,那人对他说道:

  “东门那里有一个颓废得好象是丧家犬的家伙,你快去看看是不是你要找的人。”

  子贡找了过去,果然找到了孔子。

  孔子问子贡怎么找到自己的,子贡也很诚实地把那人的话告诉了孔子。

  孔子大笑道:“神似,太神似了。”

  其次,方唐镜通过这个故事引申出了坚持道义的困难。

  圣人为了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