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27章 明君难做_大明伪君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梁公公心情相当好,正如他所料,一个小小的纰漏,没有人注意到。

  “燕雀处堂”,梁公公给“堂”字加了一个“木”字旁,成了“燕雀处樘”。

  这不是错别字。

  如果是错别字和涂字改字,当然也会影响考生成绩,但考生也不是没有对策。

  因为考试中无论怎样小心,都难免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所以考生大多会练就一项技能——打补丁。

  所谓“打补丁”,就是用极薄的刀子将卷子上的错字轻轻刮去,然后再从草稿空白处刮取纸绒,均匀地铺在刮取之处,用水润湿抹平,干了之后几乎就是天衣无缝。

  但是也有技艺生疏或者紧张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把纸刮破弄出一个透明窟窿,这就称为“开天窗”,开了天窗的卷子,文章再好,也只有黜落一条路。

  而且遇到个别严苛的考官,对于这种看似天衣无缝的补丁也是容不下的,他们会在阅卷的时候,先将卷子展开,对着太阳光看一看,若是有补丁,痕迹立刻就会映照出来,原形毕现。

  现在方唐镜的文章性质远不止此,相当严重。

  这个问题有多严重呢?

  严重程度相当于触犯了触犯了刑法中的十恶不赦之罪,非死不可。

  当然,这里是指这篇文章非死不可,不是指人韭死不可。

  因为这个“樘”字触犯了科考第一大忌——文章中不能出现君王名讳。

  也许大家只记得当今圣上名讳“朱见深”,并无违制之处。

  没错,这个“樘”字并没有犯皇帝的名讳。

  但是,不要忘了,大明除了皇帝是君,还有一个君!

  储君!

  储君也是君!

  它犯的是皇太子的名讳,“朱祐樘”。

  “燕雀处樘”里的“樘”字,犯的便是“朱祐樘”的名讳。

  实属无礼之至!

  太子也是“君”!

  太子又叫“储君”,是为“国本”。

  当然,东阁里所有的人都没想到这种情况。

  最主要是太子实在太没有存在感了。

  而且时不时还有皇上想易储的流言传出,更没有人会在意这位皇太子。

  因此方唐镜的卷子上出现了一个“燕雀处樘”,大家压根就没往忌讳上面去想。

  而且谁吃饱了撑的,专门去查一查每个词的出处?

  大家关心的是文章里所写的内容,内容才是最震撼人心的好不好?

  谁会分心去关心一个“樘”字?

  这里的人都是大佬,日理万机,处理的都是国家大事,很忙的,根本不可能关心这种如同茴香豆的茴字有三十几种写法一样,不会的!

  殿试策问有标准格式,文章开头要用“臣对”、“臣闻”,结尾用“臣不胜惶恐之至”、“臣谨对’等语。

  段落起首须空两字之距,通篇用四六骈文体,最少千字,其中不得涂改。

  这些常用的格式方唐镜并没有犯错,所以谁也不会真认真到一个字一

  请收藏:https://m.9bea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